國產自拍??_豪門大佬的手機成精了_.手.動.輸.入.網.址.聯.系.客.服.人.員.lanan_shell
? 2021年11月16日,當機務分公司烏蘭浩特機場機務保障部楊陽手捧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來的“飛機燃油沉淀排放工具”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后,欣喜之情油然而生,這既是對整個團隊近2個月日夜兼程與不懈努力的肯定,更是對飛機維修工具創新成果的認可。此創新項目還先后獲得了集團公司2021年度“五小”創新二等獎,集團公司首屆青年創新設計比賽二等獎。
? 機務人員是飛機的“保健醫生”,他們借助不斷升級換代的飛機維修工具對飛機的“病灶”進行精準施策,做到“手到病除”,提升飛機“治愈”的效率。飛機燃油沉淀排放工具車是一款在傳統排放工具的基礎上,提升飛機排放油箱里的水分和雜質效率的創新設計。機務人員將放油工具頂針對接飛機大翼根部的放油口操作,與中醫里使用的古代針灸立體銅人練習針灸穴位有異曲同工之處。銅人全身刻有354個穴位并體表涂蠟,體內注入液體,操作者取穴進針,如果取穴部位準確,則液體流出,如取穴有誤,則針不能入。機務人員使用的放油工具頂針面積僅有一根筷子的大小,在龐大的飛機大翼根部找準“穴位”,一氣呵成完成相應工作。而機務人員能安全、快速、準確的對接放油口并完成放油、取樣,離不開他們工作中高度的責任心與孜孜不倦反復鉆研的韌勁兒與拼勁兒。
? 創新不是一種天賦,而是深埋于心中的種子
? 萌生設計飛機燃油沉淀排放工具車的想法還得從2019年楊陽參與的一次排故工作經歷說起。已是初冬的內蒙古烏蘭浩特地區,夜幕降臨,在機坪上做例行檢查的楊陽細心的發現,某航空公司的飛機右主油箱有燃油滲漏現象,為進一步確認飛機故障,需要完成飛機油箱倒油、拆除油箱蓋板等一系列工作,而從飛機燃油沉淀排放口排出油箱最底部的剩余燃油是此項工作中重要一環。
? 因為傳統的放油工具由一個空心的鐵桿頂部加裝橡膠漏斗和固定頂針組成,所以操作時,需要一個機務員拿著放油工具頂開飛機放油口,另一個機務員在放油工具的底端收集燃油沉淀和燃油樣品。為了快速完成放油工作,當天的三個機務員輪流上場,由于天色已黑,楊陽在操作時小心翼翼,生怕對接操作不當,使毫無彈性且堅硬的固定頂針劃傷機翼表面。放油工具舉得時間久了,手臂酸痛,并且在反復的對接過程中燃油經常順著橡膠漏斗邊緣流下來,手套上、衣服上、身上到處沾滿了刺鼻的燃油。
? 航空公司發來了表揚信,但楊陽也并未從中收獲太多喜悅,相反的是還有一點點沮喪,用楊陽的話來說,這次放油經歷是一次“糟心”的經歷,比起以往常規的放油,這次工作更為復雜,“能不能優化現有的放油工具,使‘糟心’變成‘順心’?”楊陽頭腦里創新的火花在此刻一下子點燃了……
? 繆斯女神的降臨,來源于一次次失敗后的不言棄
? 年初,在部門創新工作討論會上,關于創新立項的話題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在一個業務量相對較小的機務保障部里,到底有什么東西是可以創新的?基于那次“糟心”的放油經歷,作為班組長的楊陽毫不猶豫的說出了自己的初步想法,并得到了部門的支持,由一名機務員陳陽加入,成立了“雙陽”創新小分隊。
?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怎么能設計出一款集放油、收油、取樣于一體并操作簡便、省時省力的設備?干上創新工作才知道,在頭腦里的一次次設計、推翻,再設計、又推翻的腦力活兒,遠比跑路拼裝零部件的體力活兒更為艱辛。大到手推車尺寸的設計、小到頂針的直徑和長短,頭腦中理想的零部件與現實中能買到的零部件的差異,每一個瑣碎的細節,都會把剛剛升起的希望,時不時的向下拉一拉,以至于產生了退縮的念頭。“這么大個人牛都吹出去了,就得干!”楊陽說道,“退縮是不可能了,專注于創新,早日完成任務才是關鍵?!?/p>
? 創新的路上沒有坦途,面臨的難題之一是移動平臺的功能性組合。在設計之初,兩人考慮過很多方案,包括齒輪-齒條組合、鋼索-滑輪組合,但無論哪種組合都滿足不了設計的性能要求??嗲鬅o果之時,楊陽在一次檢查飛機水平安定面工作的啟發下,為快要暗下去的天空中,增添了一抹亮色。原來,楊陽突然聯想到了在機型培訓課上,老師講到飛機水平安定面的操作原理,腦海里頓時浮現了那張原理圖,二人興奮的趁熱打鐵、討論分析,絲杠可以將圓周運行轉化為直線運動,利用絲杠和導軌的組合,移動滑軌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難題之二是工具的頂針設計,燃油沉淀排放工作是點與點的對接操作,如何才能確保精準、安全對接,二人也想了很多方法,利用激光對準?對飛機不安全;將橡膠漏斗做成上下滑動的?結構復雜,密封性難以保證,就在二人研究解決方案因郁悶不停按動手中圓珠筆的時候,圓珠筆上的按鈕,又再次給予了靈感,于是利用彈簧按壓原理,將頂針制作成長度長些且可壓縮的,在機務員操作時高出漏斗水平面部分的頂針可以提供一個可直接目視的對接點,即便錯誤對接并與機翼表面接觸,壓縮式頂針也會利用彈簧可伸縮的特性,與機翼表面形成柔性接觸,避免劃傷。
? 最終,經過無數次的反復試驗,長100公分,寬60公分,在具備制動和靜電接地功能的小推車上,加裝取樣瓶存放抽屜和燃油沉淀存儲容器,通過移動滑軌、手搖式升降機構的燃油沉淀排放工具車從各種標注的設計草圖中躍然于現實。此項工具僅需單人操作,省時省力,“順心”的工作,也在最后一刻成為了可能。
? 步履不停,創新的路上沒有終點
? 2022年1月25日晚,農歷壬寅虎年小年夜,楊陽手持飛機燃油沉淀排放工具車創新項目獎勵證書與獲獎單位的其他成員一同站在“創未來·新征程”創新活動頒獎晚會的領獎臺上,接受來自現場以及視頻前的歡呼與喝彩……
? 走下領獎臺的楊陽并沒有因獲得了榮譽而止步不前。在工作中愛琢磨鉆研的他,早以把精益求精的觀念形成為一種思考的習慣。由于每次執行完飛機放油工作后,都需要機務員到設備區域將工作梯推到飛機底下,登上梯子用于檢查飛機放油活門關閉是否正常,同時擦掉排油口剩余的油液。楊陽把這個工作場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于是又在飛機燃油沉淀排放工具車上的“一畝三分地”上打起了主意。在腦海里設計著小推車上的一小部分空余位置能否加裝一個可折疊的小梯子?這樣一來,機務員在做完放油工作后,直接將小梯子展開,用于后續工作,省去了來回推工作梯的步驟,打通放油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不過這個想法還處于醞釀階段,還是會像剛開始一樣,在頭腦里不斷重復反復設計、反復推翻的過程,等想法成熟后,再付諸于實際。 www.aero.cn 航空翻譯 www.aviation.cn 本文鏈接地址:內蒙古機場集團機務飛機燃油沉淀排放工具車“誕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