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精品綜合導航??_男人用力過猛搞笑視頻_.手.動.輸.入.網.址.聯.系.客.服.人.員.lanan_shell
?核心提示:2011年,對于中航工業導彈院來說,有著太多象征意義。新一代雷達產品的競標、新型紅外產品設計定型、某型號批檢等9大試驗任務,過去半年以來,為確保完成重大的各項試驗任務,部分干部職工,離別家鄉,肩負使命,征戰大漠,譜寫了一曲大漠壯歌。
資料圖:美軍F-22隱形戰機飛行中打開彈艙,導彈在彈艙內需要先向下彈射,才能順利向前發射飛行。
資料圖:中國殲20機腹、機身側面彈艙打開時的照片。中國需要為殲20研制彈射發射的空空導彈。
資料圖:空空導彈有兩種發射形式,一為導軌發射,二為彈射發射;彈射發射主要用于彈艙載彈的隱形戰機。
2011年,對于中航工業導彈院來說,有著太多象征意義。新一代雷達產品的競標、新型紅外產品設計定型、某型號批檢等9大試驗任務,關乎著奪取“十二五”開門紅和導彈院未來的發展和命運。過去半年以來,為確保完成重大的各項試驗任務,部分干部職工,離別家鄉,肩負使命,征戰大漠,譜寫了一曲大漠壯歌。
試驗隊演繹驚心動魄
試驗基地成功發射一枚地面火箭彈,基地指揮大廳的屏幕上清晰地顯示著產品發射出去的畫面——產品拖著壯觀而漂亮的尾煙穩穩滑翔。然而約10秒鐘后,尾煙則開始出現螺旋狀……此時,正在指揮大廳觀看試驗的上級領導玩笑中帶著認真對導彈院總設計師樊會濤說:“老樊,這不是你們有意設計成這樣的吧?”樊會濤認真解釋道:“那不是,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有一些原因。”
雖然試驗結果證明,產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都是正常的,但后期出現的旋轉問題讓研制人員感到非常疑惑。樊會濤要求,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天,導彈院副總師廖志忠就趕回洛陽開始組織攻關。雖然此時正值國慶節,一直在外場的他回到家,都毫無心情在家過節,而是組織人員進行攻關,外場這邊同時也在組織攻關。決定在國慶節期間要做一次摸底試驗。10月6日,家里和外場同時出發集結,8日把試驗做完。
因天氣原因,10月9日試驗才順利進行并取得成功。產品發射后筆直向前沖刺,沒有絲毫旋轉痕跡。國慶節期間一直忙碌的他們,感受到了一份難得的輕松。
10日中午簡單就餐后,外場試驗人員就趕往下一個試驗任務點。他們行駛在戈壁公路上,一條細細長長的公路延綿幾千公里,橫亙茫茫戈壁灘上。開始車上還有人說話,后來天色漸黑,路越來越難走,大家也越來越緊張,車上變得鴉雀無聲,都緊張地盯著前方。經過10多個小時的緊張行駛,他們于晚上22時才終于安全抵達
中轉地方,而這里距最終的目的地還有200多公里。
第二天一早,就在他們緊張的心情還沒有來得及放松時,卻得知下一個任務撤銷的消息,大家當時傻在那里說不出話。這就是外場,這就是任務,它的不確定性必須讓每一個試驗隊員都時刻緊張準備著。
大漠“航空日”
10月26日,對導彈院來說是一個好日子。更有試驗隊員比喻,這是“洛陽日”。
10月25日,導彈院試驗隊得到消息:三個型號同時安排了試驗任務,并且飛行5個架次。這一消息,如同一劑強心針,使所有的試驗隊員都無比興奮——飛5個架次——導彈院專場!
10月26日,一個微風徐徐、艷陽高照的日子。這是戈壁灘上少有,也是做試驗難得的好日子。為了這天的試驗,在基地的領導與隊員們全體出動,大家高度集中,密切配合,認真仔細,5個試驗任務按照計劃井然有序地開展著。
第一架次:新一代雷達產品空中彈射試驗圓滿成功!
第二架次:新型紅外產品合練圓滿完成!
第三架次:新一代雷達產品系留試驗圓滿完成!
第四架次:某型號批檢試驗圓滿成功!
第五架次:新一代雷達產品系留試驗圓滿完成!
“洛陽日”,一個創造導彈院外場試驗新紀錄的日子。
2011年11月1日,當國人翹首以待的“神舟”八號成功發射的同時,在另外一個戰場,航空工業新型紅外產品先鋒批一號試驗也圓滿成功;新一代雷達產品第二枚空中彈射試驗順利完成。這一天同樣堪稱“航空日”。
新型紅外產品先鋒批試驗與新一代雷達產品第二枚空中彈射試驗可謂一波三折。
新型紅外產品試驗隊進場已經20天了,等待試驗等得人好焦急。新一代雷達產品要進行5個空中彈射試驗,時間節點更是拖延不起。有試驗隊員說,試驗任務一定要像“神八”一樣成功。到了外場,太陽開始從無垠戈壁上緩緩升起,試驗隊員們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井然有序地準備著試驗工作。
10時20分和10時50分,新型紅外產品先鋒批一號與新一代雷達產品第二發空中彈射試驗順利完成,獲得圓滿成功!
戈壁灘的一天“四季”
深秋的戈壁灘,溫差極大,盡管金色的陽光濃情蜜意地撒向大地,可氣溫并沒顯示出絲毫的暖意,早上氣溫都在零下五六度。試驗隊員雖然穿著棉襖、羽絨服,戴著帽子、圍巾,但還是感到寒氣襲人。
10月26日,新一代雷達產品第一發空中彈射試驗成功發射后,廖志忠趕緊組織人員到戈壁灘上去撿殘骸。
到了目的地,大家開始高一腳、低一腳按照定位方向尋找殘骸。也許是陽光越來越強烈產生的作用,也許是撿殘骸心切奔跑的效果,大家感到寒意被漸漸地驅散,一種春天般的溫暖開始浸透全身。有人開始喊熱,有人開始脫外套。
殘骸順利找到了。等大家坐上車準備返回時,感受到的已不再是“春天般的溫暖”,而是“夏季即將來臨”。
汽車在一望無垠的戈壁灘上被烈日暴曬幾個小時,車廂溫度直接飆升到20多度,如同一個烘箱。試驗隊員們已經完全感受著夏季的炎熱。
這就是大漠戈壁的天氣,一天之內,讓人感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12月上旬,雖然還不是隆冬時節,但是大漠已顯示了出它特有的蕭瑟和寒冷——試驗基地幾個偌大的人工湖已結成了可以開汽車的堅冰;試驗隊大車小車里的礦泉水都變成了無法飲用的冰塊。晚上室外氣溫已是零下20攝氏度。寒冷,又開始考驗試驗隊員。
12月6日,要進行三個系留飛行
試驗。第一發試驗結束后,已到午餐時間。此時,外場氣溫在零下十四五攝氏度。午餐是用汽車送來的一盒飯、一盒菜。隊員們拿著飯菜在寒風中跑來跑去,愣是連個放飯盒的地方都找不到。畢竟是零下十幾度,還伴隨著寒風,再熱的飯菜不用打開飯盒蓋,瞬間也會變成冷飯。隊員們說,打開飯盒只能掏中間的吃,挨在地上的和暴露在上面的部分,已凍得硬邦邦的。導彈院從領導到司機所有隊員一樣,無一例外在寒冷的露天進餐。
大家就是這樣,一口冷飯,一口寒風,隨便填飽肚子就立刻去工作了。
病倒在外場的副院長
如果用高度負責、精力充沛、做事專注等詞匯形容導彈院副院長孟慶鳳的工作狀態再恰當不過。也因為這樣的工作狀態,他在試驗隊員中贏得了“最可敬的實干家”的口碑。
孟慶鳳有一副南方人特有的精干身板,給人的感覺是思維敏捷、行動利索、語言有力。但他畢竟是50多歲的人了,而且有嚴重的腰病,不能受寒。
孟慶鳳11月初來到基地的,從他到的那天起,不是到這兒疏通,就是到那兒協調,無論是競標產品的進度,還是重點型號的批檢,他都極為關心,對所有試驗進展情況了如指掌。
無論什么時候,看他總是一副精力旺盛、全神貫注的狀態。有幾天,外單位正在基地進行戰訓,那場面確實恢宏震撼,但也確實令人緊張,畢竟打的是導彈院研制生產的導彈。結果,第一發打得就不理想。只見孟慶鳳一會兒表情嚴肅坐在那里靜看,一會兒起身給保障組人員說著什么,一會兒在外面來回踱步,一會兒跟軍方人員進行討論……
看完戰訓回來的路上,孟慶鳳若有所思而又語氣堅定地說:“一定要告訴導彈院的干部職工,我們設計生產的導彈,光擊中目標還不夠,一定要徹底把目標摧毀!”
晚上,孟慶鳳又跟試驗隊員到戈壁深處撿殘骸,一直到夜里12時多才回來,飯也沒吃,又冷又餓;第二天
早上試驗隊7時出發,他又精神飽滿地出現在試驗現場;下午他又出現在產品裝卸現場,一直到晚上6時。整整12個小時,沒有好好坐下來吃頓飯,喝口水,一直到處奔波。有隊員說:“孟副院長連續幾天了,都是晚上12點多睡,早上6點起來……”結果,當天晚上,他就病倒了,住進了基地醫院。
第二天早上,很多隊員發現孟慶鳳沒來吃早飯,才得知他病倒住院了,大家自發地紛紛到醫院看望他。僅僅一個晚上,他已被病痛折磨得憔悴不堪,往日的“孟氏”風格,不見蹤影。有些隊員走出病房,悄悄流下了心痛的眼淚。第二天,他便被轉院治療。
孟慶鳳就是這樣,思維總是在高速運轉,行動也在快速配合,一門心思在想工作,所有精力在干工作。他的工作作風歸結起來體現的就是兩個字——責任!對產品的責任,對職業的責任,對部隊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
巾幗英雄大漠展風采
荒漠戈壁,金戈鐵馬,似乎與女性關系不大。然而,外場試驗隊里卻活躍著一群巾幗英雄,她們有的孩子正在上中學,有的孩子剛上幼兒園,作為母親,她們心里有多少思念和牽掛,又有多少擔憂和愧疚,也許只有她們心里最清楚。她們在單位是絕對骨干,在試驗隊也是絕對主力。修改程序,分析數據,加班、熬夜幾乎是常態。在這里經常聽到她們說:“昨晚又弄到兩點多了。”段朝陽作為一個首席專家,不僅具有極強的親和力,平時也和大家一樣加班、熬夜。每次有試驗任務,她要在指揮大廳里工作,坐在第一排最靠邊的位置,要扭著脖子看大屏幕。經常是試驗任務結束了,她的脖子也快錯位了。
她們是導彈院科研戰線上的女性代表,也是為航空事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優秀代表。
傳承奉獻的文化血脈
執行任務途中,車輛不幸陷進了戈壁灘里,大家想盡一切辦法,卻無法讓車出來。此時有人提議:老總的
大衣如果鋪在下面,車就可以出來。老總脫掉大衣,鋪在車輪下,車被順利推出。老總邊抖大衣上的灰土邊略帶責怪地問:“為什么不早說?”那人說:“不是心疼您的大衣嘛。”老總回道:“別說是大衣,就是我躺下去能讓車出來,我也愿意。”
這令人動容的一幕,不是電影片段,而是已故導彈院原總設計師董秉印留給大漠的真實故事。導彈院試驗隊踏著前輩足跡前行,經受著大漠荒涼、寒冷、孤寂的考驗,接受著戈壁粗獷、剛毅、淳樸的熏染。
試驗隊員李亞軻是某試驗隊負責人,33歲的他連續6年在外場自己過生日;自從女兒出生,也從來沒有機會給她過生日。他說,但愿今年產品能順利設計定型,明年,全家人在一起,給女兒過個沒有遺憾的生日。
“我們這個團隊,什么典型事跡都有,有妻子正在懷孕快生產的;有親人正在生病住院需要照顧的;有因為試驗任務一推再推結婚日期的;有剛與女友熱戀兩個月就赴基地的 試驗隊員段沛文是試驗隊的絕對主力,他較強的工作能力深得領導信任,每次外場試驗都少不了他。他孩子今年11歲了,但他卻沒有陪過幾天孩子。這11年里,他總共到基地達26次,廝守大漠的日子,遠遠超過了陪伴家人的時間。 “我們這個團隊,什么典型事跡都有,有妻子正在懷孕快生產的;有親人正在生病住院需要照顧的;有因為試驗任務一推再推結婚日期的;有剛與女友熱戀兩個月就赴基地的;有催著去相親都沒有時間的;有本來就分居兩地而現在見面更難的……”試驗隊員、主機部副部長劉樂卿如是說。 當問及在基地待了四五個月,大家是否想回家時,劉樂卿堅定地說:“回家?現在想都不能想。”他說,“在這里對產品是大考,對隊員的工作作風、意志品質也是個大考。我們團隊是經得起大考的!” 茫茫大漠,重重砂礫,是天邊的褶皺,是時間的年輪,是導彈院成長的足跡,是航空事業發展的見證。導彈院的霹靂志士,一如既往地前行在戈壁大漠深處,他們要讓不朽的傳奇,寫進導彈院第四次創業的史冊,寫進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史冊。 ?
試驗隊員段沛文是試驗隊的絕對主力,他較強的工作能力深得領導信任,每次外場試驗都少不了他。他孩子今年11歲了,但他卻沒有陪過幾天孩子。這11年里,他總共到基地達26次,廝守大漠的日子,遠遠超過了陪伴家人的時間。
“我們這個團隊,什么典型事跡都有,有妻子正在懷孕快生產的;有親人正在生病住院需要照顧的;有因為試驗任務一推再推結婚日期的;有剛與女友熱戀兩個月就赴基地的;有催著去相親都沒有時間的;有本來就分居兩地而現在見面更難的……”試驗隊員、主機部副部長劉樂卿如是說。
當問及在基地待了四五個月,大家是否想回家時,劉樂卿堅定地說:“回家?現在想都不能想。”他說,“在這里對產品是大考,對隊員的工作作風、意志品質也是個大考。我們團隊是經得起大考的!”
茫茫大漠,重重砂礫,是天邊的褶皺,是時間的年輪,是導彈院成長的足跡,是航空事業發展的見證。導彈院的霹靂志士,一如既往地前行在戈壁大漠深處,他們要讓不朽的傳奇,寫進導彈院第四次創業的史冊,寫進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