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島精品??_日屄視頻免費網站_.手.動.輸.入.網.址.聯.系.客.服.人.員.lanan_shell
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國防和軍隊建設專題展區,蔚藍色模擬海洋展臺上方的天花板上,我軍現役的主要空中作戰平臺模型梯次懸掛展示,前面是以陸軍航空兵為主的各型直升機,中間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各型作戰飛機,后方是預警指揮機、轟炸機、運輸機和特種飛機等大型空中平臺。這些空中作戰平臺及其機腹下掛載的各類空空導彈、空地導彈等機載武器,以及展臺上方的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和空降戰車等模型,充分反映了中國空中作戰力量40年來跨越式發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了空軍正在日益增強的維護國家空中安全和實現國家利益拓展的綜合實力。制空作戰平臺實現跨代發展戰斗機是空中力量的重要制空作戰平臺,早期大多以殲擊機為主,第三代戰斗機兼顧制空作戰與對地攻擊雙重功能,另有專門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強擊機、殲擊轟炸機等也可歸類為戰斗機。改革開放40年來,人民空軍的制空作戰平臺從單一的殲擊機發展到多功能戰斗機,從改革開放初期以第一代殲-6為主體和第二代殲-7為骨干的落后狀態,發展到以改進型第三代戰斗機為主體的新型結構,并且開始小批量列裝第四代戰斗機,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正式列裝第四代戰斗機的國家,制空作戰裝備的整體水平全面實現跨代發展。在制空作戰平臺的綜合展示中,打頭陣的是殲-20戰斗機。這是中國空軍裝備的第四代隱身重型戰斗機,也是世界上繼美國F-22A、F-35和俄羅斯蘇-57(研制代號T-50)之后第四個飛上藍天的第四代戰斗機,但先于蘇-57列裝部隊使用。殲-20于2011年1月11日首飛,2016年11月在第十一屆中國航展上首次公開飛行展示,2017年7月在朱日和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以三機編隊亮相,2018年11月再次在中國航展上進行了精彩的飛行展示,現已形成了初始作戰能力。殲-20首次實現了中國空軍戰斗機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并肩甚至超越發展,充分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綜合國力以及航空工業和電子信息產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在空中編隊展示模型中,還有現役的多個型號主力戰斗機,如殲-10系列輕型戰斗機、殲-16和殲-11系列重型戰斗機等,形成了輕重搭配、高低組合的戰斗機裝備體系。殲-10和殲-11系列戰斗機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主力作戰裝備,其改進型在世界第三代戰斗機中居于先進水平,既能擔負遠距離制空作戰任務,又能擔負遠程對地精確打擊作戰任務,整體性能與國外同類裝備不相上下。對地攻擊平臺實現整體提升空中作戰力量具有快速機動、火力猛烈、精確高效等綜合優勢,是對地面目標和海上目標進行突擊的重要力量。空軍現役裝備的專用對地攻擊平臺主要有中型轟炸機、殲擊轟炸機和強擊機等。在空中梯隊戰斗機后方和預警指揮機后方,我們可以看到空軍現役的幾種主力對地攻擊平臺,分別是多功能重型戰斗機、殲擊轟炸機和中型轟炸機等。改革開放初期,空軍主要裝備轟-5轟炸機和少量的轟-6中程轟炸機,這兩型轟炸機均是在仿制蘇聯原型機的基礎上進行國產化設計制造的,對地突擊武器主要是無制導的航空炸彈,對地突擊以凌空轟炸方式為主。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相關平臺的性能已相對落后,嚴重制約了中國空軍的遠程作戰能力和進攻作戰能力。盡管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航工業對轟-6平臺進行過多批次改進升級,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換裝轟-6H和轟-6D等多個改進型號,對延伸空中打擊距離和增強遠海突擊能力貢獻頗大,但由于轟-6平臺日益老舊,作戰能力大受制約。進入新世紀后,中航工業改進升級研制成功轟-6K遠程轟炸機,在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閱兵、“9·3”勝利日閱兵和2017年朱日和建軍90周年閱兵等空中梯隊展示中,轟-6K多次閃亮出場。殲轟-7系列殲擊轟炸機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另一種專用對地(海)攻擊平臺。透過展示模型,可以觀察到其機腹下方的10多個不同類型掛彈架。殲轟-7A可以掛載空軍現役的各種對地攻擊彈藥,包括傳統的無制導航空炸彈以及激光制導炸彈、衛星復合制導炸彈、反輻射導彈等精確制導彈藥,用于對地面目標和海上目標的遠距離精確打擊,也可以掛載近距空空導彈等用于自衛性空戰,具有較強的空中突防能力和綜合對地突擊能力。預警機實現零的突破預警機是空中作戰體系的核心,它早已不再是過去那種單一的預警探測平臺,而是集預警探測和指揮引導于一身的空戰中樞,既可以利用機載雷達及早發現敵方空中目標,又可以指揮引導己方戰斗機對敵方空中目標進行打擊,是不可缺少的空中作戰機動指揮所。在展示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到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的3種型號預警機,即空軍專用的空警-2000大型預警指揮機、海空軍通用的空警-500預警指揮機和空警-200預警機。空警-2000是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第一款大型預警指揮機,它是在引進俄羅斯伊爾-76運輸機平臺的基礎上,在機身背部加裝國產大型相控陣雷達天線,在雷達工作制式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國外在役的多數預警機采用圓盤狀機械掃描式天線和脈沖多普勒技術體制,在探測目標時需要轉動天線陣面。而空警-2000的雷達天線采用相控陣技術體制,三個天線陣面各負責一定探測范圍,合起來形成360度空域全覆蓋。在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探測數量和指揮引導能力上,空警-2000與國外在役的先進大型預警機基本相當。在研制空警-2000過程中,國防科技工業有關部門也同步設計了利用國產運-8改進型運輸機搭載平衡木天線的方案,這就是空警-200預警機。其雷達同樣采用相控陣技術體制,但由于平衡木天線兩個陣面只能覆蓋機身兩側一定范圍,在前后方各有一定角度的探測盲區,需要通過空中戰術機動方式來提高全空域覆蓋能力。空警-500預警指揮機的載機平臺是與空警-200相當的運-8改進型(也稱運-9運輸機),但安裝了天線尺寸略小于空警-2000的大型圓盤狀天線,采用新型全數字相控陣列雷達等新技術,實現了“小平臺大預警”的功能提升。預警機是一個綜合難度極大的高精尖國防領域,世界上20多個國家空軍裝備200多架預警機,但能夠獨立設計研制和生產預警機的國家屈指可數。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空軍實現了預警機零的突破,充分展示了中國在這個國防尖端領域的整體實力。大型運輸機實現快速突破在空中梯隊展示模型最后方壓陣的是運-20大型運輸機和運-9中型運輸機。運-20是中國航空工業新世紀三大工程當中首先飛上藍天的,另兩個是C919大型客機和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首批兩架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在2016年7月初交付空軍服役,C919的適航取證正在加快推進,AG600則實現了岸基機場成功試飛和水上機場成功試飛,這三大飛機代表了中國航空工業技術實力水平的整體提升,為空軍全面提升遠程大規模空中運輸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礎。大型運輸機可以擔負兵力、大型貨物和輕型作戰裝備等遠距離空中運輸任務,進行輕裝兵力和輕型裝甲車輛的快速遠距離投送;可以運載空降作戰部隊和空降作戰裝備進行空投作戰;也可為航空兵部隊轉場機動和跨國聯合訓練提供伴隨保障;還能改裝成加油機、預警機等其他空中平臺,為完善空中作戰裝備體系搭建橋梁。地面防空和空降作戰能力整體提升中國空軍除了航空兵,還有地面防空兵、空降兵、雷達兵等不同兵種,形成了完整的空地結合的空防作戰體系。在展示的地面作戰裝備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到空軍裝備的多個型號中高空中遠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還有新一代空降戰車等空降作戰裝備。改革開放初期,空軍地面防空兵的主戰裝備是大口徑高射炮和紅旗-2地空導彈武器系統,裝備老舊,性能落后,尤其是面對第三代戰斗機,整體防空作戰效能明顯下降。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國防軍工部門研制了多個型號的地空導彈武器系統。20世紀90年代初,空軍從俄羅斯引進C-300系列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大幅提升了地面防空作戰能力。世紀交替之際,國產紅旗-9、紅旗-12等地空導彈武器系統陸續交付空軍地空導彈部隊服役使用并實現全面換裝。近年來,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又列裝了紅旗-22中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在2017年朱日和閱兵式上進行了公開展示。在地面裝備展示模型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新型裝甲履帶式空降戰車,它可以借助國產重型裝備整體空投平臺等進行重裝空降,極大地提高了空降兵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作者:沁潛責任編輯:唐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