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logo官網?_HD100VIDEOS18日本_.手.動.輸.入.網.址.聯.系.客.服.人.員.lanan_shell
? 2011年,對于民航業甚至整個國家來說,都將是不平凡的一年。送別“十一五”,迎來“十二五”,如何發揮民航業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中的戰略作用,如何做大做強航空經濟、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未來五年,乃至今后更長一段時間民航人要做的重要課題。 在為期兩天的全國民航規劃暨機場工作會議上,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市)分管民航工作的領導以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與民航各地區管理局、各企事業單位的代表一起暢談民航“十二五”規劃,共同描繪以民航發展促地區發展的宏偉藍圖,并為民航如何更好地適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需要指點江山,出謀劃策。 “會議開得十分及時、十分必要” 站在“十二五”開局之年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上,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從國家“十二五”發展戰略的高度,從民航“十二五”及長遠發展的高度,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召開此次大會,對加快民航發展、凝聚各方共識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發表的題為《更好地發揮民航業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中的戰略作用》講話中指出,民航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其發達程度對內反映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水平、經濟結構和開放水平等狀況,對外則是衡量國家、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這一觀點得到了與會代表的高度認同,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副司長吳曉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民航一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民航在國民經濟社會中的地位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地位都將更加明顯。 作為一位“老民航”,西北管理局黨委書記王志清對民航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看來,民航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戰略作用不可替代,如今,民航已經到了大發展的時期,應該解放思想、科學發展,更好地發揮民航在國家經濟社會中的作用。 除民航業內代表外,本次會議的召開還得到了各省市代表的高度認可,他們紛紛表示,會議開得十分及時、十分必要,在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會議的召開吹響了加快民航發展的號角,使地方政府明確了自身位置,為更好地發展當地民航業提供了更為具體的思路。 甘肅省發改委副巡視員陳江在小組討論時發言非常積極,他說:“李局長的講話站在很高的高度,分析透徹,總結全面,對今后地方發改委支持民航業發展具有指導作用,特別是講話中介紹的一些省市發展民航的經驗,對地方發改委有很好的借鑒作用,有助于我們繼續查找差距,做好工作。” 在會議召開期間,無論是會上還是會下,代表們熱議民航發展,不少省市領導還對當地民航如何發展的問題當場表態。貴州省省長趙克志在充分肯定民航業對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后表示,貴州多山地,鐵路和公路的建設成本相對較高、周期較長,民航則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能夠在較短時間將貴州與世界連接起來,加快貴州民航業的發展能夠帶動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貴州將發展民航業放在了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 業內外代表獻策民航“十二五” 在最新出臺的民航“十二五”規劃中,對未來5年我國民航面臨的形勢這樣描述:“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國內外形勢呈現新變化新特點。我國民航大眾化、多樣化趨勢明顯,快速增長仍是階段性基本特征,民航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期。民航局副局長王昌順在作規劃說明時對這一問題也做了分析,他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民航發展仍將處在戰略機遇期,也處在矛盾凸顯期,總體上面臨的機遇大于挑戰,仍處于快速成長期。 確定了未來5年的總體形勢和發展目標,下一步就是如何發展的問題。“‘十二五’時期的中國民航將如何更好地發展?”這一話題成為本次會議業內外與會代表熱議的焦點,他們紛紛描繪自己對民航“十二五”發展的愿景與希望,為未來5年民航的大發展出謀劃策。 民航“十二五”規劃將加快機場建設、優化機場布局作為未來5年民航的主要任務之一。機場是一個城市外向型發展和經濟實力的體現,更是一座城市和一個地區走向世界的橋梁。湖北省發改委副主任潘幼成表示,未來5年,湖北將抓好機場設施的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機場布局,打造以武漢為中心的航空貨運樞紐,同時建立集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為一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他呼吁中央政府繼續支持中西部地區民航發展,加大對各地民航業發展的投入,特別是對中西部地區的投入。 完善國內干線網絡,促進支線航空的發展,構建“干支銜接、協調發展”的航線網絡結構,是提升航空運輸服務能力的重要內容。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魏國楠表示,李家祥局長對中小機場虧損問題的分析讓他深受啟發。他認為,在內蒙古發展民航是非常好的選擇。盡管內蒙古當下已經有了12個機場,但機場密度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55%,魏國楠希望能加大對內蒙古支線機場建設的扶持力度,同時盡快啟動對通勤航空的規劃研究,如果阿拉善的試點效果不錯,他們將計劃在區內開展四片區域的通勤航空運營。 一位來自青海省發改委的代表在會上建議“十二五”期間國家多關注西北、西南等“老少邊窮”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區,在航班政策上鼓勵航空公司打造快線。“青海的經濟目前仍非常落后,航線不多,一到冬天買票就更加困難,建議在青海多發展支線航空,以此來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他還希望國家加快完善通用航空的政策體系,使青海等偏遠地區早些受益。 事實上,加快通用航空事業發展作為重點內容在民航“十二五”規劃中也有所體現。通用航空是民航事業的兩翼之一,在國家經濟社會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用航空的發展在本次會議上也屢被提及,無論是在大會現場還是在小組討論時,“通用航空”都是一個熱門詞。 “發展通用航空,是整個中國民航未來需要積極探索的方向。特別是陜西,在飛機制造和后續服務領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已經具備了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基礎條件。”王志清對陜西省通用航空產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說:“陜西是國家確定的低空飛行開放試點省份之一,將在‘十二五’時期重點發展通用航空產業。” 將民航與地方經濟更好融合 “民航業發展及樞紐機場建設對廣東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非常大。我們向港澳臺發展,可以修公路;向東南亞發展,就開始搞機場;向全世界開放,沒有航空業的發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廣東省發改委交通處處長黃恕明說,珠三角已經進入了優化產業結構的新階段,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發展。而想要整合世界資源、利用世界市場,沒有航空業的發展是不可能的,廣東將全面部署臨空工業園,發展臨空經濟。 “從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城市發展看,機場不僅僅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更是不斷聚集優勢資源的平臺。”李家祥向與會的地方負責人介紹,世界的民航強國,機場,特別是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已突破單一運輸功能,也不再僅僅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一方面,通過與多種產業有機集合,形成帶動力和輻射力極強的“臨空經濟區”;另一方面,通過聚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等優勢資源,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強大的輻射效應,成為國家和區域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最終形成以機場為基礎的“航空大都市”。 天津市發改委副主任郭一平在小組發言時稱,他們準備在啟動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簡稱“天津機場”)T2航站樓建設的同時,投入近百億配套資金,將京津城際鐵路引入機場,把一條地鐵線路延伸到機場,使天津機場成為交通樞紐。而在此舉的背后,他們將天津機場的臨空產業區規劃為102平方公里,并為機場發展預留了20平方公里用地。 近幾年來,民航旅客吞吐量迅速增長的幾家中部省份,盡管坐擁高鐵穿城而過的便利,但依然把機場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樞紐來規劃,準備盡早啟動“臨空經濟”這個區域增長的“發動機”。湖南省發改委副主任吳亞中說,湖南專門成立了臨空產業園領導小組,并把原來規劃的56平方公里擴大到111平方公里,不僅要把長沙的地鐵2號線修到機場,長沙到瀏陽的城際鐵路,也要經過機場。 “民航局和我們江西省想到一起去了。”江西省發改委副主任陳一星表示,他們的支線機場主要是以旅游為主,民航帶來的是高端客流,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山西省發改委的一位代表則表示,雖然現在的太原機場離市區比較近,將來城市還可能往機場方向發展,他們的想法也不是遷建,而是新建一個太原機場,足見其對機場輻射效應的認識。 “高鐵對石家莊機場是個機遇。”民航華北管理局局長劉雪松的點評得到河北省發改委副主任陳永久的認同。他說,不管北京是修第二機場還是在現有首都機場增設跑道,都需要一段時間,他們通過把石家莊機場打造為綜合交通運輸樞紐,能夠吸引一些由于北京首都機場時刻資源緊張而無法落地北京的航班和旅客,來選擇石家莊機場。 “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措施具體。”在增強對民航“十二五”發展藍圖的認識,全面領會民航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調整經濟結構中所能發揮的戰略作用后,各省市區領導與發改委、交通廳領導,有的在規劃會間歇即開會部署落實會議情況,有的準備在會后將會議精神向省里作專題匯報。可以想見,地方政府與民航局共同發力,民航“十二五”必將穩步、快速、健康、科學地發展,民航與地方經濟勢必將更好地融合,建設民航強國的目標更將邁出堅實的一步。 ? ? ?
在為期兩天的全國民航規劃暨機場工作會議上,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市)分管民航工作的領導以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與民航各地區管理局、各企事業單位的代表一起暢談民航“十二五”規劃,共同描繪以民航發展促地區發展的宏偉藍圖,并為民航如何更好地適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需要指點江山,出謀劃策。
“會議開得十分及時、十分必要”
站在“十二五”開局之年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上,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從國家“十二五”發展戰略的高度,從民航“十二五”及長遠發展的高度,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召開此次大會,對加快民航發展、凝聚各方共識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在發表的題為《更好地發揮民航業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中的戰略作用》講話中指出,民航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其發達程度對內反映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水平、經濟結構和開放水平等狀況,對外則是衡量國家、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這一觀點得到了與會代表的高度認同,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副司長吳曉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民航一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民航在國民經濟社會中的地位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地位都將更加明顯。
作為一位“老民航”,西北管理局黨委書記王志清對民航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看來,民航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戰略作用不可替代,如今,民航已經到了大發展的時期,應該解放思想、科學發展,更好地發揮民航在國家經濟社會中的作用。
除民航業內代表外,本次會議的召開還得到了各省市代表的高度認可,他們紛紛表示,會議開得十分及時、十分必要,在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會議的召開吹響了加快民航發展的號角,使地方政府明確了自身位置,為更好地發展當地民航業提供了更為具體的思路。
甘肅省發改委副巡視員陳江在小組討論時發言非常積極,他說:“李局長的講話站在很高的高度,分析透徹,總結全面,對今后地方發改委支持民航業發展具有指導作用,特別是講話中介紹的一些省市發展民航的經驗,對地方發改委有很好的借鑒作用,有助于我們繼續查找差距,做好工作。”
在會議召開期間,無論是會上還是會下,代表們熱議民航發展,不少省市領導還對當地民航如何發展的問題當場表態。貴州省省長趙克志在充分肯定民航業對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后表示,貴州多山地,鐵路和公路的建設成本相對較高、周期較長,民航則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能夠在較短時間將貴州與世界連接起來,加快貴州民航業的發展能夠帶動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貴州將發展民航業放在了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
業內外代表獻策民航“十二五”
在最新出臺的民航“十二五”規劃中,對未來5年我國民航面臨的形勢這樣描述:“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國內外形勢呈現新變化新特點。我國民航大眾化、多樣化趨勢明顯,快速增長仍是階段性基本特征,民航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期。民航局副局長王昌順在作規劃說明時對這一問題也做了分析,他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民航發展仍將處在戰略機遇期,也處在矛盾凸顯期,總體上面臨的機遇大于挑戰,仍處于快速成長期。
確定了未來5年的總體形勢和發展目標,下一步就是如何發展的問題。“‘十二五’時期的中國民航將如何更好地發展?”這一話題成為本次會議業內外與會代表熱議的焦點,他們紛紛描繪自己對民航“十二五”發展的愿景與希望,為未來5年民航的大發展出謀劃策。
民航“十二五”規劃將加快機場建設、優化機場布局作為未來5年民航的主要任務之一。機場是一個城市外向型發展和經濟實力的體現,更是一座城市和一個地區走向世界的橋梁。湖北省發改委副主任潘幼成表示,未來5年,湖北將抓好機場設施的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機場布局,打造以武漢為中心的航空貨運樞紐,同時建立集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為一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他呼吁中央政府繼續支持中西部地區民航發展,加大對各地民航業發展的投入,特別是對中西部地區的投入。
完善國內干線網絡,促進支線航空的發展,構建“干支銜接、協調發展”的航線網絡結構,是提升航空運輸服務能力的重要內容。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魏國楠表示,李家祥局長對中小機場虧損問題的分析讓他深受啟發。他認為,在內蒙古發展民航是非常好的選擇。盡管內蒙古當下已經有了12個機場,但機場密度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55%,魏國楠希望能加大對內蒙古支線機場建設的扶持力度,同時盡快啟動對通勤航空的規劃研究,如果阿拉善的試點效果不錯,他們將計劃在區內開展四片區域的通勤航空運營。
一位來自青海省發改委的代表在會上建議“十二五”期間國家多關注西北、西南等“老少邊窮”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區,在航班政策上鼓勵航空公司打造快線。“青海的經濟目前仍非常落后,航線不多,一到冬天買票就更加困難,建議在青海多發展支線航空,以此來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他還希望國家加快完善通用航空的政策體系,使青海等偏遠地區早些受益。
事實上,加快通用航空事業發展作為重點內容在民航“十二五”規劃中也有所體現。通用航空是民航事業的兩翼之一,在國家經濟社會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用航空的發展在本次會議上也屢被提及,無論是在大會現場還是在小組討論時,“通用航空”都是一個熱門詞。
“發展通用航空,是整個中國民航未來需要積極探索的方向。特別是陜西,在飛機制造和后續服務領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已經具備了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基礎條件。”王志清對陜西省通用航空產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說:“陜西是國家確定的低空飛行開放試點省份之一,將在‘十二五’時期重點發展通用航空產業。”
將民航與地方經濟更好融合
“民航業發展及樞紐機場建設對廣東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非常大。我們向港澳臺發展,可以修公路;向東南亞發展,就開始搞機場;向全世界開放,沒有航空業的發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廣東省發改委交通處處長黃恕明說,珠三角已經進入了優化產業結構的新階段,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發展。而想要整合世界資源、利用世界市場,沒有航空業的發展是不可能的,廣東將全面部署臨空工業園,發展臨空經濟。
“從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城市發展看,機場不僅僅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更是不斷聚集優勢資源的平臺。”李家祥向與會的地方負責人介紹,世界的民航強國,機場,特別是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已突破單一運輸功能,也不再僅僅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一方面,通過與多種產業有機集合,形成帶動力和輻射力極強的“臨空經濟區”;另一方面,通過聚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等優勢資源,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強大的輻射效應,成為國家和區域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最終形成以機場為基礎的“航空大都市”。
天津市發改委副主任郭一平在小組發言時稱,他們準備在啟動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簡稱“天津機場”)T2航站樓建設的同時,投入近百億配套資金,將京津城際鐵路引入機場,把一條地鐵線路延伸到機場,使天津機場成為交通樞紐。而在此舉的背后,他們將天津機場的臨空產業區規劃為102平方公里,并為機場發展預留了20平方公里用地。
近幾年來,民航旅客吞吐量迅速增長的幾家中部省份,盡管坐擁高鐵穿城而過的便利,但依然把機場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樞紐來規劃,準備盡早啟動“臨空經濟”這個區域增長的“發動機”。湖南省發改委副主任吳亞中說,湖南專門成立了臨空產業園領導小組,并把原來規劃的56平方公里擴大到111平方公里,不僅要把長沙的地鐵2號線修到機場,長沙到瀏陽的城際鐵路,也要經過機場。
“民航局和我們江西省想到一起去了。”江西省發改委副主任陳一星表示,他們的支線機場主要是以旅游為主,民航帶來的是高端客流,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山西省發改委的一位代表則表示,雖然現在的太原機場離市區比較近,將來城市還可能往機場方向發展,他們的想法也不是遷建,而是新建一個太原機場,足見其對機場輻射效應的認識。
“高鐵對石家莊機場是個機遇。”民航華北管理局局長劉雪松的點評得到河北省發改委副主任陳永久的認同。他說,不管北京是修第二機場還是在現有首都機場增設跑道,都需要一段時間,他們通過把石家莊機場打造為綜合交通運輸樞紐,能夠吸引一些由于北京首都機場時刻資源緊張而無法落地北京的航班和旅客,來選擇石家莊機場。
“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措施具體。”在增強對民航“十二五”發展藍圖的認識,全面領會民航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調整經濟結構中所能發揮的戰略作用后,各省市區領導與發改委、交通廳領導,有的在規劃會間歇即開會部署落實會議情況,有的準備在會后將會議精神向省里作專題匯報。可以想見,地方政府與民航局共同發力,民航“十二五”必將穩步、快速、健康、科學地發展,民航與地方經濟勢必將更好地融合,建設民航強國的目標更將邁出堅實的一步。
 
               
                     
                     
                     
                     
                     
                     
                     
                     
                     
                     
                     
                     
                     
                    